徽菜:山水人文中的味觉坐标

时间:2020-04-03

初感徽州,是在路上。车窗外,微雨轻拂,青山共长天一色,天然一幅水墨画。置身徽州,处处尤叹。这里山绕清溪水绕城,白云碧嶂画难成;这里青砖小瓦马头墙,回廊挂落花格窗;这里山水有情,路桥着意。

行走徽州,一生痴绝。这里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徽派艺术、建筑、风俗等人文景观,浓浓的徽州文化渗透角角落落。徽州,一个千年相传的文化符号。感受徽州文化,更要从美食上领略——徽菜。

1.png

徽菜,中国八大菜系之一。起源于秦汉,兴于唐宋,盛于明清,在清朝中末期达到鼎盛,其特点是重油重色、重火功重食补。如今,在中国徽菜之乡——绩溪县,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徽菜饮食文化节。

“徽菜的代表菜,我们归纳为‘一二三’,一是胡适一品锅,二是臭鳜鱼臭豆腐,三是石耳石鸡石斑鱼”。中国徽菜传承人汪志国介绍,来绩溪旅游,必不可少都会点这些代表菜品。汪志国从事厨师一行数十年,是“中国徽菜名店”聚和圆酒店负责人,在继承和创新徽菜上,颇有建树。说起徽菜,如数家珍。

“一只大铁锅,口径差不多有二尺,热腾腾地端上桌,里面还滚沸,一层鸡,一层鸭,一层油豆腐,点缀着一些蛋皮饺,最底下是萝卜、青菜。味道极好。”在胡适家中吃一品锅的梁实秋这样描述。随着胡适的声名远扬,一品锅也被誉为“胡适一品锅”。

2.png

而最初,一品锅的来历也让人津津乐道。相传,清乾隆帝下江南路过绩溪上庄,求食于农家。当时刚过中秋,村民家中留有几盘吃剩的菜,便将所有菜一锅烧。乾隆尝过,感觉此菜百味合一,味道特别好,问其菜名,农家随口说道:一锅端。乾隆觉得此名不雅,遂起名为“一品锅”,此后,“一品锅”便作为一道正式的菜流传下来。

以臭命名的美食,都是低调的炫耀。徽菜中的臭鳜鱼和臭豆腐,便是菜中“隐者”。桃花流水鳜鱼肥,鳜鱼吹起桃花浪……自古以来,鳜鱼因肉质细嫩,刺少肉多,深受食客喜爱,是宴席上的“贵客”。

鳜鱼在徽菜中做法别具一格。不吃新鲜,先行腌制。后打十字花刀,热锅冷油,煎至微黄,捞出,煸香五花肉丁和姜蒜辣椒,佐以高汤调味,小火轻烧,大火收汁,好了!一盘色泽饱满、鲜香微辣的鳜鱼出场了,味道还很独特。

臭鳜鱼的臭,有一段心酸又温暖的故事。古代徽州,丈夫赶考,妻子包两条鳜鱼放被里,丈夫直到考完才发现鱼已臭,想扔又不忍,恐负妻子一片心,便腌腌晒晒再红烧,不曾想,味道鲜美没得挑。从此,徽菜家族多了一员大将。

臭豆腐,几乎是吃货的沦陷菜。炭火炉点上,平底锅架好,一块一块夹到锅内,煎至两面金黄,盛于白盘内,配以红红的辣椒酱,赏心悦目中,香气扑鼻,吸一口,已是饿了。迫不及待夹一块,蘸上辣椒酱,好一个外脆里嫩,鲜辣可口。

绿树丛荫、沟壑纵横、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,为徽菜提供了不尽的原料,石斑鱼便是大自然的馈赠。石斑鱼的做法有多种,经过汪志国的创新,一道让人见之不忘的“书香石斑鱼”面世了。取野生石斑鱼12 条,处理干净后,打花刀腌渍入味,在炭火炉上烘至肉质酥香,表皮金黄时,用锡纸包好,再裹以牛皮纸点缀。这道造型优雅、酥香爽口的菜,就这样,先从外形上征服你,再从味道上俘获你。

石耳,江南等地特有的药食同源的食材,具有养阴润肺、凉血止血、清热解毒的功效。当老鸭汤遇到石耳,在厨师的牵线下,熬制出了香醇滋补的汤汁。另一道红烧石鸡,也鲜嫩可口,咸香味浓。

除了“一二三”,徽菜还有火腿炖甲鱼、黄山炖鸽、问政山笋、徽州圆子、方腊鱼、中和汤等名菜佳肴。


免责声明:

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安徽文旅集团” 或“来源:本站”的作品,版权均属安徽文旅集团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,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文旅集团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文旅集团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